sars死亡人数(共10篇)

时间:2018-11-11 来源:热门阅读 点击:

sars死亡人数(一):

非典发生的时间,主要灾情和发生原因
要有发生时间,主要灾情和发生原因

1966年 河北邢台地震
1976年 唐山地震
1991年 洪水
1998年 洪水
2002年,非典
2008年 南方雪灾、汶川地震
自然灾害名称 汶川地震
特点 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5人遇难.这与地震灾害的特点有关.汶川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此后余震和次生、衍生灾害也会造成少量人员死亡.汶川地震灾区位于西南山区,震后初期交通、通讯中断,给救援和核灾工作造成极大困难,死亡人数等灾情数字是随着救灾工作的深入逐步核定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地震发生初期,被发现的遇难人数多,因此统计数字上升较快;后期灾情基本稳定,除清理废墟发现遗体、少数人员因伤重致死外,因灾死亡人数已基本核实,因此统计数字变化较小.
发生时间 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破坏力 伤亡惨重 经济损失严重
探究原因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洪水灾害过后,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上升较明显 ;灾后第二年 ,某些地区如江西除了肠道传染病继续上升外 ,呼吸道传染病的上升也较明显.
1998年洪灾对江西省传染病的流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部分受灾县传染病的发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sars死亡人数(二):

地球真的要有振动期吗,2012会有灾难吗?

震动期不好说,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自然灾害特别集中的时期.
我首先查的是世界上的大地震记录,意外的是,在世界上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0次最大的地震中竟然有5次,发生在1957到1965年之间!这些地震附带的还造成了十大海啸中的2次.接着查在这8年间发生的其他自然灾害,越来越惊心动魄.请看以下记录: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级(又有报为9.5级).引发大海啸.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8.8级.大海啸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8.7级,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
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
1959年11月,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莫纳罗亚火山爆发
1959,1960,1961,中国连续三年大旱(三年自然灾害)
1957年“亚洲流感”(甲型H2N2)大爆发,全球死亡100万人.非典,甲流的死亡人数也就是它的一个零头.
1957年底~1958年初,中国发生“大冰冻”,其规模和危害都不亚于08年雪灾.
除了天灾,1962年10月还发生了一次差点毁灭世界的人祸——古巴导弹危机.
看到这里,其实足以说明,1965年远比2012年更像世界末日.但是不要低估了本善追求真理的决心,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中国现代史上关键的一年——1976年.结果是:
世界现代史上损失最大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40万人伤亡.
中国历史上伤亡最大的台风7503发生在1975年8月,伤亡24万.
1978年发生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全国受旱面积6亿亩,成灾面积2.7亿亩,是有统计资料以来的最高值.
1976年三月吉林落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坠落的最大的陨石.
至于说人祸,文化大革命大家都知道的了.
至于说2012会不会有灾难,应该说灾难年年有,历史上还没有哪一年没有发生过8级地震.但是世界末日就不要太担心了.

sars死亡人数(三):

世界无烟日 作文

一年一度的世界无烟日就要到来了。自从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卫生日”以来,每当这一天快要来临的时候,都会引起人们对吸烟问题的关注。

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细胞发展。在促进癌细胞发展的物质中,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有害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健壮的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

当一支支烟被点燃时,并被人们一口一口地吸入体内时,你可知道一袭白衣的“妖精”正顺着你的呼吸道,慢慢地开始了它的这场身体掠夺之战。

研究表明: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比正常人患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膀胱癌的机率高出上数十倍,而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少活三至八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发表的一项声明中指出:“如今烟草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大杀手。吸烟所产生的破坏比非典和最近的海啸还要严重。如果维持当前的趋势不变,到2020年,每年将有1000万人因吸烟而过早去世。”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还显示,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导致哮喘、肺炎、肺癌、高血压、心脏病和生殖发育不良等。其中,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

研究数据指出:在通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暴露在充满烟草烟雾的房间内仅一小时,被动吸烟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大致相当于一支含中等量焦油的卷烟。暴露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下两小时,等于实际吸10支普通卷烟。

被动吸烟对健康有多种危害,特别对儿童和妇女危害更加严重

在中国,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尽管她们自己并不吸烟,但经常在家庭、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百分之55的15岁以上女性每天都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动吸烟情况就更为严重。

2000年中国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近100万,超过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死亡人数的百分之12。如不采取控制措施,预计到2020年,该比例将上升至百分之33,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其中有一半人将在35岁至64岁间死亡。

另外吸烟也对青少年危害性更大。据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弱,身体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若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也就越高。

吸烟不仅是身体受损,还使大脑遭受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一半。

各位,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所以我呼吁,大家都要自觉地远离香烟,并劝说吸烟的亲友早日戒掉香烟。我也倡导各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吸烟或者不吸烟。吸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您和您家人还有身边的人的健康和幸福,请自觉行动起来,拒绝吸烟。过去的悲哀,已经过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今年的世界无烟日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吧!

六年级:嫣栀泪

sars死亡人数(四):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时间和原因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关于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错误地完全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但近年来国内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这三年“风调两顺”,根本没有自然灾害,“人祸”即决策错误是唯一的原因.本文根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 同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本文的结论是:从农业粮食减产因素看,自然灾害略大于决策错误;从农村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因素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于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关键词]灾害经济学 三年困难时期 自然灾害 决策错误 [中图分类号]136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4)01—0083—11 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水以后,一门新兴的经济研究学科一一灾害经济学得到了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校开设了专门课程,并有相关专著问世.2003年出现SARS疫情以后,这门学科成为热点.关于灾害经济学的定义,有人认为:“灾害经济学首先研究的课题是灾害对经济的直接负面效应与间接正面效应,并探讨如何充分挖掘其间接正面效应,降低直接负面效应.”[1]有人认为:“灾害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再局限于自然灾害,而应对人为灾害以及人与自然交互作用下的各种灾害予以高度重视”,“人灾互制、害利互变是灾害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或规律”.[2]总的来说,灾害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灾害的关系的学科.用这门新兴学科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发生过的灾害,不仅对于国史、经济史研究有着跨学科的创新意义,而且对粗具规模的灾害经济学本身也有奠基作用.建国以来对经济影响最大的灾害,人所共知的是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有没有“三年自然灾害” 有没有“三年自然灾害”?这本来不成其为问题,只是在人与灾害的关系(即“人祸”与“天灾”)上,不同时期的说法有别.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总起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讲:从全国范围来讲,有些地方,天灾是主要原因,但这恐怕不是大多数;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3]但是,1962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严厉批评了所谓“黑暗风”之后,“人祸”的原因被绝口不提.直到1978年以前,“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直成为这三年历史的代名词.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这与刘少奇1961年的判断是基本相同的. 但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来,根本否定存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文章又不断出现,开始成为辗转引证的热点. 例如,金辉的《风调雨顺的三年一一1959—1961年气象水文考》一文,利用气象专家编制的1895—1979年全国各地历年旱涝等级资料表中的120个水文站资料得出全国平均指数,认为:“不论与其他任何灾年或是常年比较,1959—1961年三年灾难时期全国的气候都可以说是天公作美,甚或‘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左’倾狂热及其指挥下的9000万人去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和‘共产风’使人们无心收割庄稼、‘大兵团作战’和瞎指挥的穷折腾,以及农业劳动力大量死亡和患病等等.正是这些人为因素直接和决定性地造成了三年灾难.它显然不是什么‘自然灾害’.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神话该结束了.”[4] 王维洛的《天问一一“三年自然灾害”》一文认为:“随着官方文件、领导人讲话和新闻媒介众口一词地宣传‘自然灾害’,再加上强制性的思想‘教育’,‘三年自然灾害’这个被反复重复的谎言,终于变成了民众心目中习惯成自然的关于那个困苦年代的代名词.”“根据《中国水旱灾害》一书中1959年至1961年全国各省市干燥度距离平均值图,可以发现:1959年全国各省市干燥度距离平均值在正常变化范围之内;1960年全国干燥度略大于平均值,干旱范围比1959年略大,但干旱的程度减轻;1961年从全国来看属正常年份.因此,从干燥度距离平均值的分析中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1959年到1961年期间中国经历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全国性、持续性旱灾.”[5] 本文无意于论证需要气象学家研究的问题,只想引用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编的《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以下简称《灾情报告》)中的史实进行说明.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包括旱灾、雨涝等灾害)灾害、洪水、地震等,1958年以前,自然灾害的程度基本为中等或以下.其中1954年的洪水灾害较大,但从受灾面积看仍“属中等水平”[6].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6](p.378).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的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的影响十分严重. 1959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卑,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的生长,黑龙江受旱达4寸—5寸深,为历史罕见.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等地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6—8月,出现以江淮流域为主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已达821.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1959年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并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50年来首位[7].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 1960年1—9月,从1959秋季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持续大旱,有些地区甚至300天一400天未下雨,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主要粮区合计受灾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分别达整个旱灾地区的68.9%和56.9%.流经山东、河南的黄河等河流都长期断流,济南地区的800万人生活用水告急.进入夏秋,旱灾扩展到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整个大陆地区除西藏外旱灾面积达3812.46万公顷,是建国50年来最高记录. 1960年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5个月里台风登陆达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长达10小时—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6](p.379).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面积达993.3万公顷,直接死亡5000余人.山东部分地区30多天内降暴雨19次,平地积水3米—4米.东北辽河、太子河泛滥,流量为有史以来最大,淹没辽宁、吉林等地143.7万公顷,“鞍山、本溪等地区农田、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6](pp.378,379). 1960年3—5月、9月,东部和西北部发生严重霜冻灾害,波及11个省区,受灾面积138.1万公顷.3—9月,还发生了由南向北推进、波及21个省区的风雹灾害,受灾面积达392.26万公顷. 1960年大灾害不仅成灾面积超过以往,而且是在1959年受灾的基础上连续发生,危害更大.另一个特点是早、洪灾同时发生,反差极大,一个省内,部分地区暴雨洪水泛滥,部分地区则持续干旱,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仅次于1960年,为建国50年来的第2位.成灾面积达2883万公顷,为1994年以前最高[7](p.35),其中1/4面积绝收(减产80%以上为绝收).成灾人口16300万,也超过了1960年. 从1960年冬季持续到1961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的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1960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省有67万公顷土地未能播种,河南省有73万公顷农田基本失收.4—5月,淮河流域遭受霜冻、大风灾害,淮北地区有375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损毁房屋504万间. 1961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4%,近100万公顷农田没有收成.到9月,灾区有60万公顷土地积水未退,聊城、沧州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沧州专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4.9%.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风雨侵袭,山洪暴发冲人伊春市,交通、电讯中断,工厂停产.松花江流域7万公顷农田绝收. 1961年8—10月,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其中12级以上的占9次,是建国50年里最多的[6](p.82).淹没180万公顷农田,造成的如渔船损坏、房屋倒塌、海堤被冲毁、人口死亡等损失都超过了1960年. 1949 1998年受灾成灾面积曲线表 单位:千公顷 资料来源: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1966—1969年统计数字原缺. 图1 由图1可见,1959—1961年确实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已经多次提到这个判断,并不像金、王二文所断言的是后来才编造的.1960年10月29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8]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一个“特别的理由”就是了解是否发生了大的自然灾害.他在分别会见毛泽东、刘少奇时,几次问到这个问题.刘少奇认为:当前的“一连三年大灾”是80年来没有的.毛泽东也同意说:“过去局部性旱灾有过,但全国性的没有.”他还指出,中国水利灌溉抵御旱灾的作用“还差得很远.中国几千年来,加上我们十二年的工作,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耕地有灌溉.其他地方还是靠天吃饭.要逐步来.”[9]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生产力十分低下,综合国力很弱,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遇到持续三年特大严重自然灾害,出现经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当时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sars死亡人数】

sars死亡人数(五):

第3章是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第三章
第1节
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2.生理 心理 社会关系
3.C和E A和D B和F 4.A C D E 5.A
6.如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以及熬夜上网、音响声音开得过大等等.由于生活节奏、精神压力、
环境污染、气候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第2节
(一)
1.B 2.参考课本第75页表格回答 3.侵入人体细胞 毒素 4.抗生素不损伤人体细胞一些细菌或真菌
5.(1)霍乱弧菌 (2)通过饮用或摄食被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
(3)使人呕吐或腹泻,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 (4)不吃不洁食物,食物煮熟再吃,分食
6.D 7.(1)微生物(如细菌)大量繁殖. (2)石炭酸能杀死微生物或抑物微生物的生长.
8.⑴滥服抗生素可使人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使抗生素失效.同时,抗生素可能会杀死人体内的有益菌.
(2)如制药厂要不断推出新的抗生素等.
(二)
1.B 2.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编制调查表、实施调查、统计原始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由于
调查一般不可能针对全体,如果是抽样调查,进行随机确定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使结果更准确.
3.(1)流感病毒 患流感的人 空气 抵抗力不强的人 (2)略
4.(1)图略 (2)抗体可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毒.
5.如:是否经常出入人口密集的场所、是否积极锻炼等.
6.(1)甲型、乙型肝炎.(2)不吃不洁食物,不与甲肝患者共用餐具、共同进食,并注射预防针等.(三)
1.病原体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B 3.A 4.D 5.C 6.B
7.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脑炎 8.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9.切断传播途径
10.略
11.(1)高温和酸性 (2)酸 (3)控制传染源
12.(1)带狂犬病毒的动物 易感人群 传染源(2)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本疾病极为凶险,病死率几乎为 100%.预防: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至今仍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第3节
(一)
1.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 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C 3.B 4.A
5.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杀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吞噬 6.C
7.⑴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2)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它们更易被吞噬细胞吞食.
(3)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8.C 9.D 10.免疫能力自然
(二)
1.B 2.抗传染免疫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3.人工被动免疫是人工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而获得的免疫,而人工自动
免疫,是人体被注入抗原后自己产生了免疫物质.
4.免疫系统对过敏源的免疫反应造成的免疫反应.过敏者要远离过敏源.
5.保护易感人群计划免疫 6.人体的免疫系统将移殖的骨髓当成抗原而产生排斥.
7.抗体人工被动免疫 8.B 9.C 10.C
11.(1)染过牛痘的人不会染上天花(2)抗体 人工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12.(1)A (2)淋巴 抗体 自然
13.外面是非典病毒蛋白,里面是艾滋病病毒蛋白.进入人体后会自行死掉.
第4节
1.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2.A 3.C 4.C 5.D 6.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 7.D 8.A
9.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 青春期高血压可能与性成熟期间分泌激素的剧烈变
化、神经调节的功能不平衡以及心脏比血管发育明显增快等因素有关.
10.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 控制和调节饮食 适当锻炼
11.科学安排体育活动,少吃盐,不吸烟,不饮酒,均衡膳食.
12.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紧张,缺乏运动.
13.蔬菜、水果、玉米等.长期吃以高蛋白为主的西餐的人更易患糖尿病,因为摄入纤维素过少.
14.略
第5节
(一)
1.A 2.C 3.C 4.D 5.D 6.罂粟 7.D
8.(1)谷类 (2)油脂类 (3)蛋白质 3 (4)油脂类 2
(5)多吃谷类,因为谷类食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9.(1)A、B、C 3只烧杯中应为同一种植物和动物 (2)C 烧杯
(3)不对,鱼藤酮可能会导致人中毒,同时也污染了水源
10.(1)四季豆中的毒素,加热煮熟后,内含的毒素可被破坏. (2)D
(二)
1.胸外按压 16耀18次/分,75次/分左右 让病人的胸廓和肺依靠其弹力,自行回缩,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
4到5 胸外按压
2. 7%-8% 输血 3.B 4.C 5.B 6.C 7.A
8.B型可以接受O型血,缓慢输入. 9.C 10.略
11.(1)ABO血型系统. (2)为输血时提供安全保证.
(3)输血者和献血者即使是ABO血型系统中的同一种血型,在输血时仍要慎重.

复习题
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2.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3.抗传染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4.抗体 自然 肺结核 人工 免疫能力 人工自动
5.恶性 14∶1 6.(1)病原体 (2)传播途径 (3)传染源 (4)保护易感人群
7.C 8.D 9.B 10.C 11.D 12.D 13.B 14.B 15.D 16.C
17.C 18.A 19.D 20.B 21.B 22.B 23.C 24.C 25.B 26.C
27.(1)抗体 人工免疫 (2)传染源 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2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人工 血液传播
29.淋巴细胞有免疫记忆功能 30.方案二和方案四 方案四,因为它的营养较为均衡
31.(1)吸烟会引发多种癌症、冠心病、气管炎、中风等疾病.
(2)会影响他人健康;污染环境;引发火灾等. (3)略
32.(1)略 (2)升高的有:心脏病、癌症,降低的有心肌梗塞,事故,感冒等.
(3)1900年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为:每100000人中因感冒死亡215人;因结核病死亡185;因白喉死
亡40人,共计440人.现在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为:每100000人中因感冒死亡31人;因艾滋病死亡16
人,共计47人.从比例上看仅为1900年的十分之一左右.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
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人们的卫生意识大大提高等.

第四章
第1节
1.B 2.B 3.B 4.A 5.C 6.B 7.基本国策
8.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社会 经济 环境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9.C 10.D 11.A 12.C
13.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保存希望”;“拯救地球,一起动手”等
14.(1)从199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幅降低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能源危机、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枯竭、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第2节
(一)
1.天然气 石油电能 2.D 3.煤石油 4.有机物无机物碳 低等生物遗骸 太阳能
5.A 6.B 7.略
(二)
1.裂变 聚变 2. 2500 3.C 4.A 5.A 6.D 7.C 8.D
9.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 太阳能炼钢、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可用作各种机器的能源.
10.略 11.低单一(简单)
12.(1)三门湾 秦山二期 广东岭澳扩建项目 广东阳江核电项目等. (2)浙江省和广东省.
(3)主要考虑:!煤、石油等化石资源缺乏."经济较为发达,能源需要大.#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等.
(4)各有利弊.利:!污染少."能弥补我国能源紧缺等.弊:!安全问题. "核废料的处理问题等.
(赞同与否都可以,只要是言之有理.)
13.如短途出行时,徒步或骑自行车.长途旅行时乘公共汽车或火车等.

第3节
1.A 2.B 3.C 4.D 5.A 6.D 7.C 8.D 9.B 10.风能水能潮汐 煤 石油
11.人口急剧增加及土地开发 加强土地规划,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广告语略,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12.(1)太阳能 (2)资源 污染(3)经济社会 13.(1)温室效应(2)略 (3)略

复习题
1.各种资源各种废弃物质 2.煤 石油天然气 石油 3.B 4.C
5.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风能、潮汐能等 6.生态经济 生态农业
7.人类 环境 控制人口数量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8.D 9.B 10.D 11.A 12.A 13.C
14.B 15.D 16.B 17.B 18.C
19. 10000 (1)能量密集,燃料运输量小. (2)地区适应性强. (3)对环境污染少.
20.(1)图略 (2)水电资源 增加了近1.5倍 核能 1995年比1973年核能增加约12倍!煤、石油、天然气所
占比例将大幅下降;"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将进一步增加;#风能、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逐步发展.
21.略
(3)三峡水电站建成将会减少由于火力发电所造成的CO2和SO2的污染,减少酸雨及温室效应的产生.
(4)三峡水电站的建成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一些较为典型的植被的破坏;某些未知物种的灭
绝;影响鱼类洄游等).
(5)略

sars死亡人数(六):

浙教版九上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 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 粒子的 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 (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 (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1.A 2.C 3.B 4.绕日公转 自转 绕日公转 太阳系形成
5.康德 拉普拉斯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 太阳 地球等行星
6.气体 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
10.(1)C (2)C (3)C 11.短 7-9 2.5-3

第4节
1.星云 2.岩浆 地球温度 水蒸 38亿 3.B 4.D 5.C 6.A B F E C D
7.(1)米勒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2)甲烷 氨气 氢气 (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 (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 (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
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
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 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
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1.D 2.B 3.B 4.B 5.A 6.B 7.B
8.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 (2)硬骨鱼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2)近 远 黑猩猩
(二)
1.A 2.C 3.B 4.A D 5.C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 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 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遗传 变异 环境 其他生物 适应环境 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2)分析和比较某些古生物遗体和古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来推测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三)
1.D 2.B 3.D 4.B 5.A 6.没有 原始海洋 鱼 鸟类 哺乳类
7.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水生 陆生 8.黑 灰白色 白 黑色
9.(1)适应 自然选择 (2)随之增加 之后 定向选择

第6节
(一)
1.(1)略 (2)略 亲代 子代 子代 子代遗传(3)略 亲代 子代 变异
2.B 3.B 4.A 5.D 6.A 7.D 8.B
9.DNA 蛋白质 脱氧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 碱基 磷酸 DNA 基因
10.23 X Y 46 X X 11.沃森 克里克 DNA双螺旋结构 磷酸 脱氧核糖 碱基
12.辐射、微重力、有性杂交等方法可以提高可遗传变异在自然界出现的频率.
(二)
1.C 2.D 3.B 4.A 5.C 6.D 7.B 8.B 9.D
10.骡 杂种优势 袁隆平 杂交水稻 11.优良的基因 优良性状 基因工程
12.DNA 基因 染色体 先天愚型 生长迟缓,坐、立、走都很晚,智力低下
13.(1)近亲(2)近亲婚姻 14.略

复习题
1.大爆炸宇宙论 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3.(1)红巨星 超新星 黑洞 中子星 (2)A
4.岩浆 水蒸气 氨气 甲烷
5.(1)神 进化 简单 少 复杂 多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2)自然选择
6.略
7.遗传 遗传 变异 8.DNA双螺旋 基因 性状
9.天生得病 并可遗传给后代 遗传病 遗传物质 大 近亲
10.A 11.D 12.D 13.B 14.C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C
22.氨基酸有机酸尿素 23.鸟类哺乳类
24.(1)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2)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3)变异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25.(1)高 保护 (2)不良影响 知情权的尊重
26.(1)宇宙大爆炸 150亿年 (2)宇宙大爆炸 一次剧烈的大爆炸膨胀(或演化)
(3)无边 不断膨胀的 宇宙无边界
(4)宇宙是无边的,它没有外面宇宙不是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5)《时间简史》、《果核中的宇宙》等 (6)略

第二章
第1节
(一)
1.同种生物个体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2.D 3.D 4.C 5.B 6.A 7.B 8.年龄组成
9.(1)幼年 老年 (2)老龄化 计划生育 10.A 11.B 12.B 13.B 14.C 15.略 16.略(二)
1.所有生物 群落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2.D 3.C 4.C 5.C 6.D 7.A 8.C
9.植物 周围的环境因素 10.D 11.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12.C 13.C 14.A 15.B 16.略
(三)
1.阳光 水分 空气 土壤 2.(1)A (2)B (3)C (4)B 3.A 4.C 5.A 6.D 7.D
8.A 9.B 10.略 11.B 12.C 13.A 14.A 15.B 16.B 17.略 18.A 19.B

第2节
(一)
1.生物 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3.绿色植物 4.D 5.B 6.A 7.B 8.C 9.C
10.(1)分解者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2)生产者 11.C 12.D 13.D 14.B 15.A
16.(1)B (2)略 17.略
(二)
1.食物 2.C 3.C 4.A 5.D 6.D
7.(1)枝叶 果实 (2)兔、鼠 松鼠 (3)狼 狐 (4)少 阶梯 (5)略
8.D 9.A 10.C 11.B 12.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能量 13.略
14.(1)光合作用 呼吸 二氧化碳微生物(2)植物要光合作用 15.略

第3节
1.D 2.C 3.A 4.生物非生物 5.B 6.复杂 多简单少 7.C
8.(1)植物、猫头鹰、田鼠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 (2)自动调节
9.略 10.B 11.A 12.略 13.略 14.略

复习题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C 7.C 8.B 9.C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C 17.D 18.C 19.C 20.D 21.D 22.D 23.B 24.D 25.略 26.略 27.略 28.略

第三章
第1节
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2.生理 心理 社会关系
3.C和E A和D B和F 4.A C D E 5.A
6.如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以及熬夜上网、音响声音开得过大等等.由于生活节奏、精神压力、
环境污染、气候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第2节
(一)
1.B 2.参考课本第75页表格回答 3.侵入人体细胞 毒素 4.抗生素不损伤人体细胞一些细菌或真菌
5.(1)霍乱弧菌 (2)通过饮用或摄食被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
(3)使人呕吐或腹泻,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 (4)不吃不洁食物,食物煮熟再吃,分食
6.D 7.(1)微生物(如细菌)大量繁殖. (2)石炭酸能杀死微生物或抑物微生物的生长.
8.⑴滥服抗生素可使人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使抗生素失效.同时,抗生素可能会杀死人体内的有益菌.
(2)如制药厂要不断推出新的抗生素等.
(二)
1.B 2.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编制调查表、实施调查、统计原始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由于
调查一般不可能针对全体,如果是抽样调查,进行随机确定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使结果更准确.
3.(1)流感病毒 患流感的人 空气 抵抗力不强的人 (2)略
4.(1)图略 (2)抗体可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毒.
5.如:是否经常出入人口密集的场所、是否积极锻炼等.
6.(1)甲型、乙型肝炎.(2)不吃不洁食物,不与甲肝患者共用餐具、共同进食,并注射预防针等.(三)
1.病原体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B 3.A 4.D 5.C 6.B
7.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脑炎 8.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9.切断传播途径
10.略
11.(1)高温和酸性 (2)酸 (3)控制传染源
12.(1)带狂犬病毒的动物 易感人群 传染源(2)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本疾病极为凶险,病死率几乎为 100%.预防: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至今仍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第3节
(一)
1.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 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C 3.B 4.A
5.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杀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吞噬 6.C
7.⑴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2)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它们更易被吞噬细胞吞食.
(3)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8.C 9.D 10.免疫能力自然
(二)
1.B 2.抗传染免疫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3.人工被动免疫是人工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而获得的免疫,而人工自动
免疫,是人体被注入抗原后自己产生了免疫物质.
4.免疫系统对过敏源的免疫反应造成的免疫反应.过敏者要远离过敏源.
5.保护易感人群计划免疫 6.人体的免疫系统将移殖的骨髓当成抗原而产生排斥.
7.抗体人工被动免疫 8.B 9.C 10.C
11.(1)染过牛痘的人不会染上天花(2)抗体 人工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12.(1)A (2)淋巴 抗体 自然
13.外面是非典病毒蛋白,里面是艾滋病病毒蛋白.进入人体后会自行死掉.
第4节
1.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2.A 3.C 4.C 5.D 6.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 7.D 8.A
9.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 青春期高血压可能与性成熟期间分泌激素的剧烈变
化、神经调节的功能不平衡以及心脏比血管发育明显增快等因素有关.
10.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 控制和调节饮食 适当锻炼
11.科学安排体育活动,少吃盐,不吸烟,不饮酒,均衡膳食.
12.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紧张,缺乏运动.
13.蔬菜、水果、玉米等.长期吃以高蛋白为主的西餐的人更易患糖尿病,因为摄入纤维素过少.
14.略
第5节
(一)
1.A 2.C 3.C 4.D 5.D 6.罂粟 7.D
8.(1)谷类 (2)油脂类 (3)蛋白质 3 (4)油脂类 2
(5)多吃谷类,因为谷类食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9.(1)A、B、C 3只烧杯中应为同一种植物和动物 (2)C 烧杯
(3)不对,鱼藤酮可能会导致人中毒,同时也污染了水源
10.(1)四季豆中的毒素,加热煮熟后,内含的毒素可被破坏. (2)D
(二)
1.胸外按压 16耀18次/分,75次/分左右 让病人的胸廓和肺依靠其弹力,自行回缩,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
4到5 胸外按压
2. 7%-8% 输血 3.B 4.C 5.B 6.C 7.A
8.B型可以接受O型血,缓慢输入. 9.C 10.略
11.(1)ABO血型系统. (2)为输血时提供安全保证.
(3)输血者和献血者即使是ABO血型系统中的同一种血型,在输血时仍要慎重.

复习题
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2.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3.抗传染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4.抗体 自然 肺结核 人工 免疫能力 人工自动
5.恶性 14∶1 6.(1)病原体 (2)传播途径 (3)传染源 (4)保护易感人群
7.C 8.D 9.B 10.C 11.D 12.D 13.B 14.B 15.D 16.C
17.C 18.A 19.D 20.B 21.B 22.B 23.C 24.C 25.B 26.C
27.(1)抗体 人工免疫 (2)传染源 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2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人工 血液传播
29.淋巴细胞有免疫记忆功能 30.方案二和方案四 方案四,因为它的营养较为均衡
31.(1)吸烟会引发多种癌症、冠心病、气管炎、中风等疾病.
(2)会影响他人健康;污染环境;引发火灾等. (3)略
32.(1)略 (2)升高的有:心脏病、癌症,降低的有心肌梗塞,事故,感冒等.
(3)1900年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为:每100000人中因感冒死亡215人;因结核病死亡185;因白喉死
亡40人,共计440人.现在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为:每100000人中因感冒死亡31人;因艾滋病死亡16
人,共计47人.从比例上看仅为1900年的十分之一左右.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
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人们的卫生意识大大提高等.

第四章
第1节
1.B 2.B 3.B 4.A 5.C 6.B 7.基本国策
8.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社会 经济 环境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9.C 10.D 11.A 12.C
13.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保存希望”;“拯救地球,一起动手”等
14.(1)从199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幅降低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能源危机、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枯竭、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第2节
(一)
1.天然气 石油电能 2.D 3.煤石油 4.有机物无机物碳 低等生物遗骸 太阳能
5.A 6.B 7.略
(二)
1.裂变 聚变 2. 2500 3.C 4.A 5.A 6.D 7.C 8.D
9.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 太阳能炼钢、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可用作各种机器的能源.
10.略 11.低单一(简单)
12.(1)三门湾 秦山二期 广东岭澳扩建项目 广东阳江核电项目等. (2)浙江省和广东省.
(3)主要考虑:!煤、石油等化石资源缺乏."经济较为发达,能源需要大.#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等.
(4)各有利弊.利:!污染少."能弥补我国能源紧缺等.弊:!安全问题. "核废料的处理问题等.
(赞同与否都可以,只要是言之有理.)
13.如短途出行时,徒步或骑自行车.长途旅行时乘公共汽车或火车等.

第3节
1.A 2.B 3.C 4.D 5.A 6.D 7.C 8.D 9.B 10.风能水能潮汐 煤 石油
11.人口急剧增加及土地开发 加强土地规划,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广告语略,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12.(1)太阳能 (2)资源 污染(3)经济社会 13.(1)温室效应(2)略 (3)略

复习题
1.各种资源各种废弃物质 2.煤 石油天然气 石油 3.B 4.C
5.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风能、潮汐能等 6.生态经济 生态农业
7.人类 环境 控制人口数量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8.D 9.B 10.D 11.A 12.A 13.C
14.B 15.D 16.B 17.B 18.C
19. 10000 (1)能量密集,燃料运输量小. (2)地区适应性强. (3)对环境污染少.
20.(1)图略 (2)水电资源 增加了近1.5倍 核能 1995年比1973年核能增加约12倍!煤、石油、天然气所
占比例将大幅下降;"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将进一步增加;#风能、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逐步发展.
21.略
(3)三峡水电站建成将会减少由于火力发电所造成的CO2和SO2的污染,减少酸雨及温室效应的产生.
(4)三峡水电站的建成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一些较为典型的植被的破坏;某些未知物种的灭
绝;影响鱼类洄游等).
(5)略

sars死亡人数(七):

一篇保护大自然的作文
字数700左右,开头和结尾美一点,中间开头是:如果没有了大自然.6年纪水平.

不久前,一场“敬畏自然”之争又随着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在各大媒体上日 趋激烈.从非典到海啸,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当人类面对灾难时,总会对自身的行为做出一些反思与警醒,而无论是“敬畏自然”还是“人定胜天”,人类今天的抉择也总会对未来的命运产生影响.
  近日,本周刊特别约请了环保学者汪永晨就最近争论的一些问题发表了她的看法,同时,也希望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争鸣的园地,欢迎投稿阐述各自观点.
  印度洋海啸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检测到地震后试图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国准备,可无法找到与这些国家沟通的途径.一些科学家为此指出,如果人们在印度洋也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给人们提供防护教育,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如此之大的灾难发生,只是因为没有海啸预警系统吗?
  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分析后指出,本次海啸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力,无疑与以下三点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在这次罕见的巨大地震中断层移动又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便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罕见的大海啸产生了;二是灾害发生异常突然.在地震约半个小时后,以每秒200米速度传播的海底波动就到达了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岸,约1个小时后就在泰国普吉岛登陆,两个半小时后殃及印度和斯里兰卡,最后甚至冲到东非索马里;三是受灾地区人员密集.
  由大自然带来的大灾难其实并不罕见.百年来死亡人数过千的大海啸有过7次.百年来世界重大地震中造成重大死亡的也有14次之多.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说明什么:人类还没有了解多少大自然的奥秘,更抓不住制止大自然发怒的时机.“无边的大海就如站起来走向你的大门口,水盖住了天”,这是亲眼见到了海啸的人的形容.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十多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伸出自己的双手时,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人与自然,以谁为本?这是《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文章的一个标题.作者说:“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作为科学家的此文作者认为,要对一般人理解中的“天人合一”之解做修正.而他的修正,是强调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我国著名作家赵大年在《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学》一文中对“天人合一”也有过解释:“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近来深受中外学者重视.‘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命和生存条件的.
  本人不是科学家,也不敢胆大妄为称自己为作家.但我也有自己的观点并深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两者的对立.
  有例为证:1998年的长江洪水比1954要小得多,可灾害却不知要大多少倍,我想成年人都不会忘记.那是为什么?大自然中原本的湿地是“大缸”,洪水来了可以蓄水,洪水去了可以润泽大地.一场轰轰烈烈的围湖造田运动后,湿地没有了,“大缸”成了盘子.其结果,小水大灾,大水就更为可怕了.
  《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一文中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德国多德蒙特大学工程博士王维洛不同意这一说法:“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常被解释成“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其实,“人定胜天”这个成语的正确断读应该是“人定/胜/天”.宋·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有:“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兮”为语气词,这样,“人定”是一个词,是句中的主语,“人定”中的“定”就没有“一定能够”的意思.
  几年前我采访武夷山保护区副主任邹新球时他讲了这样一段经历:1970年他一当工人住在山上就砍木头,当了班长以后是指挥一个班砍木头,当了工区主任后指挥一个工区砍木头,当了林业局局长后指挥全局23000人砍伐木材.在他工作的15年时间内,一年平均采伐十几万立方米木材,上交税利共1.5亿元左右,可是1992年一次洪灾损失就是4亿元.他说现在到保护区工作,他有一种赎罪感.
  对于天灾实为人祸的警觉,40多年前已引起西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唤起了多少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政府的高度响应.10多年前,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
  去年作家姜戎写的《狼图腾》一书,自从出版以来就一直高居畅销书的榜首.书中讲的是狼、人与作者视为生命的草原和谐相处的昨天,以及狼被斩尽杀绝后,草原接连不断地发生的大灾难.我们的国人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不能不说是“人与自然究竟如何相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在四川康定木格错采访时,一位藏民对我说:“每当我走近湖边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在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在我们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风俗:视大山为神山,视湖泊为神湖,神大鸟为神鸟,视狼为图腾.一个神字,包括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敬畏.
   我国年轻学者付涛在回应《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一文中说:“作者尖锐地提出一个理论问题: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对这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作者的回答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但也是为了人.”由此看来在作者眼里,科学就是要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为我所用”.
  付涛说:显然作者的观点中充满了手握科学利器唯我独尊的“科学决定论”的意味.作者认为以人为本,就不能以生态为本,以环境为本,孰不知在人类和自然的历史上,既有冲突带来的悲凉惨痛,也不乏和谐相处之下的田园牧歌.内蒙古草原肥美的原野,千百年来孕育了敬畏自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文化.而云南“三江并流”地区22个少数民族共同构建的多样性文化与宗教相互融合,使得民族之间在有限的资源面前长期和谐共存.事实上,今天在我们拥有的很多已经被边缘化、非主流的,甚至被科学或者现代工业文明嘲笑的文化遗存当中,都可以发现人类以自己的智慧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而恰恰是那种不以自然为母,反以自然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观念,助长了一次又一次环境灾害中日益严重的人类行为致灾.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1/6.我们国家也是世界上对自然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水土流失,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严重缺乏,已经涉及到了国家安全问题.而国家环保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依然有1/3的人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来谋求幸福”.
  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自然界拥有人类,而不是人类拥有大自然.《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作者把人和自然简单对立起来的观点,恰恰是生硬地割裂了环境与人类之间共性的一面,而代之以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文明已经走得很远,但这并不证明我们人类就可以高昂着头颅骄傲地思考,并让思想长出坚强而自信的翅膀.
  其实,无论是环保主义者还是生态学家,也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保护,我们强调的是尊重自然,我们希望和大自然达成的是和谐,而不像《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一文所说:如何进一步改造自然,使大自然的改造后果符合人类发展利益.以人为大,以人独尊.
  我认为,大自然不会报复,因为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我们人类让草原变成了荒漠,可我们只要给大自然一定的时间,它就可以自己慢慢地修复.不过,大自然也像我们人类的躯体一样,会生病,会病得很重.
  我认为,大自然也是一个家庭,它不只有我们人类这一个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这一个孩子,这不公平.人类再进步,科学再发展,大自然也不仅仅为我们人类而存在.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我们人类正反思印度洋海啸带来的大灾大难时,我倒觉得人类到底应该不应该敬畏自然有必要争论一番.从这个角度看,我倒感谢《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作者带头掀起了这场论战.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到这场论战中,因为它关系着今后大自然如何生存,我们人类将如何发展?

sars死亡人数(八):

求文明交通 平安出行的作文
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应当从每个人做起.首先,象我们这样的小学生,应该要做到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不能为了赶时间就闯红灯,也不能在斑马线猛跑.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街道上的车越来越多,因此频频发生交通事故,夺走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
我曾亲眼看过一条生命是怎样死于交通事故的.有一天上午,一名喝得烂醉的司机开着出租车疾驰在马路上.突然,一名小女孩拿着糖果走在马路中间,出租车向小女孩冲过去,只听“砰”的一声,鲜红的血染红了她的白纱裙,小女孩当场毙命…….
多么可爱的一条生命啊.可死亡这个“大魔头”太贪婪了,交通事故这个“黑色幽灵”太无情了,这个小女孩太可怜.汽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太大太大,可交通事故夺走人的生命太多太多.
交通事故是个威力十足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交通事故使一条条生命被死神夺去,一个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一个个亲人悲痛欲绝.交通事故对人危害很大,据统计:中国每年交通事故五十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十万.听了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不禁寒颤一声:“交通事故对人的危害这么大,不可能吧”.都认为这是个小问题.如果人民再不重视交通事故的危害的话,交通事故会象非典一样传播开来,那酿成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还记得以前学的关于注意交通安全的儿歌,“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记牢;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马路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
“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应当从每个人做起.首先,象我们这样的小学生,应该要做到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不能为了赶时间就闯红灯,也不能在斑马线猛跑.斑马线不是起跑线,这里不需要争分夺秒,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就不应该图这一点方便,这可是拿你的人命在赌呀.
“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就是珍惜宝贵的生命,就是给自己一次生存机会.
要吸取血的教训.去问一下因交通事故而残废的人,有哪个说他现在过得很快乐.我估计他们现在肯定特别后悔.大家一定要把“文明交通,平安出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否则,下一个后悔的人就是你了.
现在,就让我们成为“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小榜样,就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分秒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sars死亡人数(九):

面对灾难 作文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了4天,刚刚看新闻得知,现在已确定的死亡人数已增至22069人。多么庞大的数目,在网上的图片,张张触目经心。看着电视播放的片段,忍着泪水,心中是何等难受!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同是中国同胞,拥有一个共同的中国心。而我,安然无恙地坐在电脑面前,他们,却要经受这样大的灾难……

这次的地震,足有7.8级,比起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7.6级还高!国家的放震标准是达到7度,而这次地震的强度,达到10—11度,如此强烈的震动,如何承受?

一个60人的班,只有5个人生还;许许多多小孩,与家人失散……一个个片段,在我的脑海之中盘旋不断。然而,面对灾难,我们中国人又是多么的团结!募捐活动早已开始,每个人,都纷纷献出他们的爱心。看到那么多,才深深地感受到,在如此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上,人与人的距离,是那样的紧密。

灾难,总是在考验着我们中国人:76年的唐山大地震,98年的特大水灾,03年的“非典”,07年的禽流感……每一次灾难,都揪住我们中国人的心,面对灾难,每次都共同抗争着,始终相信着“人定胜天”!处与08年,正值“多事之秋”,雪灾,手足口病,灾难面前,我们始终不显惧色。76年被人说为“屋漏偏逢连夜雨”,08年,在多次灾难后的地震,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这些灾难,是不是上帝对我们中国人的考验?

许许多多的感受,无法用只字片语说得清楚,但我们都密切关心着,下星期,就到我们捐款的时候了,我们宿舍的人已经约好,最少,捐33元,图个好意。为灾区的人民祈祷着:希望,更多的人生还。地震灾难无法抗拒,但我们能够将你我的爱心汇聚成爱的火焰,去温暖每一位在这场灾难中的每一个遇难者。

sars死亡人数(十):

人道、博爱、奉献 作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经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进步。2008年,中国红基会被民政部授予“5A级基金

目前,中国红基会包含两大系列的公益项目:一是助医领域的“红十字天使计划”,另外一个是助学系列的“博爱助学计划”。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地震袭击了中国大地,四川汶川等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死亡人数上万,可这并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大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救护工作有条不紊的经行着:刚刚到灾区的医生、护士来不及喝口水就投入了紧张的救护工作中,有的医生拿着纱布帮手受伤的患者包扎;有的匆匆忙忙的在各个床号上定时量体温、打针;也有的护士给年纪小的孩子边喂药,边讲故事……在医务人员的努力下,重灾地区又传来一阵阵笑声,一阵阵琅琅书声,一阵阵欢乐的气氛……虽然我们现在并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要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有时候,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就是对别人的关心;有时候,父老爷爷或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对别人的关怀;也有时候,看望生病的亲人,就是对别人的关切……虽然这些多不算什么大事,但却是一种极大的美德。要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的手,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1828年的这一天,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诞生于瑞士。一百多年来,他树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瘴疠肆虐的疫地,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心里,深受人们的崇敬与爱戴。红十字不仅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标志,他还成了人民生命和安全的救星,成了战争受害平民、自然受害和突发事件中的灾民传播爱的使者。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多会员和大批志愿工作者,以各种形式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弘扬无私的奉献精神。

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献血站里;人们都挽起袖子,把自己的鲜血无私的奉献给需要的人;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护士和医生们不顾生命危险,急着抢救病人;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救火现场:火警战士们不顾熊熊大火,冲进着火的大楼,把被困在里面的人员一一救出……红十字的迸发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无处不在,他一直应道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与发展。

有时候,,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就是对别人的关心;有时候,父老爷爷或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对别人的关怀;也有时候,看望生病的亲人,就是对别人的关切……虽然这些多不算什么大事,但却是一种极大的美德。

我们要学习杜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处无私援助的手,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南浔实验小学五年级:欢欢

sars死亡人数(共10篇)

https://m.ahstyy.net/rmyd/154030.html

推荐访问:sars病毒 sarsted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1356960号

正能量句子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