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共10篇)

时间:2018-11-05 来源:热门阅读 点击:

苏轼(一):

苏轼的故事

1、年少轻狂的苏轼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撰文“欺”判官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打油烹调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赴宴吟诗“吞六国”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5、京城会考评第二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6、“冷香”二字聚诗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少游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衣带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此虽为传说,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从中窥出苏轼之才。
7、赏月游湖谈笑间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
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8、和尚东坡“尸骨”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9、巧妙应对挫辽使
  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
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10、吟风弄月补对子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
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11、“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12、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刘贡父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刘贡父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
一日接到刘贡父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x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刘贡父戏弄了。
又过了几天,刘贡父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刘贡父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
苏轼陪着刘贡父从早上聊到晚上,把刘贡父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mǎo,冇,“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刘贡父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摘录以上几则,供参考。【苏轼】

苏轼(二):

苏轼有哪些品质

  1宁静淡泊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2 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
  赤壁赋
  3 聪明智慧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4 有爱心善良
  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5 风趣幽默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6 有才华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7 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8 钟情专一
  悼念亡妻王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 乐观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 老当益壮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苏轼(三):

苏轼为什么号“东坡”﹖

苏东坡的“东坡”是大家对他的“东坡居士”的号的称谓.是说苏轼在有一年被贬谪到黄州,比较郁闷潦倒.住在城东一个很简陋的居所,他的老朋友马正卿帮他把黄州城东的一片荒地要了过来,交给他去打理.这片荒地便是苏轼自己的“东坡”了.而真正把此地取名东坡的原因主要还是苏轼最景仰的先圣白居易曾作了好几首诗吟诵白自己的另一个“东坡”,也是因地处白居易居所东边而得名.白居易时常在他的“东坡”上种些花草蔬果啥的,很是喜爱,有好几首诗写它,比如《步东坡》.苏轼因此把自己这片“位于城东的小坡地”也称之为“东坡”,而自己又居住于此,便起号“东坡居士”.后来大家便称他为苏东坡了.

苏轼(四):

苏轼的全文,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五):

苏轼的《东坡》鉴赏?

原文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
  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中心思想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赏析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苏轼(六):

苏轼的词风是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作家早有定论,然苏的婉约词作也非常难得,大词学家吴世昌先生认为:苏轼真正称的上豪放派作品的不过十数首而已,余者并未摆脱“旖罗香泽之态”.苏轼的婉约词作首推《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描写了杨花的形态和神韵,幽怨缠绵,虽属咏物,真是抒情,“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正说明了这一点.“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化用唐人金昌绪的《春闺》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形象的描述了闺妇的思夫之情.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句化用杜工部的“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宣转举.”和韩文公的“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做雪飞.一说有情,一说无思,此句兼而化用,是乃妙句天成,又有“娇眼”句,以佳人明眸喻娇柔的柳叶,引李商隐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句.于是有宋词人张炎赞苏轼的《水龙吟》“真足压倒今古”,实不虚也.
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父弟并称为三苏,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上文中我已经对苏轼的婉约词作了有关的说明,现在我们对苏轼的其他方面说说.
苏轼不光作词开创豪放一派,而且苏轼的诗也写的很好,苏轼的诗各体皆有,四五六七,杂今古什么体的诗苏轼都写的很好.苏轼尤其以七言古诗写的最好.但是苏轼的诗的成就相比于.其他的方面来说是最差的.
苏轼的豪放词开词家一派,苏轼以前的词人中能写一些较为豪放的词的作家就是范仲淹,和年龄略长于苏轼的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苏轼步入词坛以后,便创立豪放词,时值当时词坛正是柳永声名赫赫,婉约词大行其道.苏轼的豪放词一问世便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的豪放词成熟于其在密州所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作品高峰就是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苏轼的某些词虽然豪放但是却不是同一种类型,他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等等却是沉郁顿挫,寄慨万端.这种豪放词后来为辛弃疾所继承,开南宋豪放派词一脉.苏轼曾经有一次问自己的门客自己与柳七词相比如何,他的门客的回答也成为人们区分婉约与豪放词的区别了.“柳郎中词,适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汗,铜琵琶,铁灼板唱“大江东去”.苏轼的婉约词和清新自然的农村题材的词也都很有特色,苏轼历来主张文贵自然,不愿以声律害人,这也与其豪迈不羁的性格有关,也是苏轼使词这原来的音乐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后来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文中曾对自己的老师这样评价:“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中缚不住者”.

苏轼(七):

苏轼都擅长什么?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他绝在不仅仅是这些,他还通音律,知稼穑,精品茗,谙歧黄之术,于天文、河治乃至烹调、酿造无不通晓.

【苏轼】

苏轼(八):

苏轼的《题西林壁》?【苏轼】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九):

苏轼的人生经历简洁一点的?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生平
宋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苏轼(十):

苏轼的沁园春译文

原诗:
沁园春——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前言】
  《沁园春·孤馆灯青》是宋代苏轼所作,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该词为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
  【注释】
  ⑴练──生丝煮熟的白绢,比喻月光的皎洁.
  ⑵耿耿──微光.
  ⑶摛(chī)──铺开,舒展.
  ⑷劳生──辛苦的人生.
  ⑸区区──自称的谦词.
  ⑹鲜──少.
  ⑺凭──靠着、扶着.
  ⑻长安──此指京城汴梁.
  ⑼二陆──晋朝陆云、陆机兄弟,俱有文才,此处喻指苏轼、苏辙.
  ⑽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任用我就干,不用我就藏.时,时机、机缘.行藏,入世行道或出世隐居.
  ⑾优游──优闲自得.
  ⑿斗──斗酒.
  ⒀尊──同“樽”,酒具.
  【译文】
  词的上阙先写羁旅情怀,化用唐朝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入词,以残灯、鸡鸣、孤枕勾画凌晨客店的清冷孤寂.凄清的境况最能钩起游子怅惘的情思.晨鸡初鸣,登程起路,眼前一片月色晨霜,云山朝露如锦铺展,显得清冽而明晰.世路茫茫,人生有限,终日劳顿奔波,令词人心潮起伏,不禁发出了“似此区区长鲜欢”的浩叹.前程未卜,生命苦短,往事历历,不由得浮想联翩.  下阕顺势联想到少年得志的往事和此时身居外任的现实.当年,苏轼兄弟随父进京应试,受到欧阳修等人的赏识,同时中礼部进士第,名动京师.宋仁宗大喜云:“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遥想当年,壮怀激烈.词人以西晋陆机、陆云自况,自诩胸藏万卷,笔如铁椽,辅佐国君使之成为尧舜般的明主,经邦济世,又有何难.一腔逸怀浩气,倾荡磊落,壮志豪情喷薄而出.

苏轼(共10篇)

https://m.ahstyy.net/rmyd/153153.html

推荐访问:苏轼的词 苏轼的诗词
上一篇:李清照(共9篇)
下一篇:陆游(共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1356960号

正能量句子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