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民读后感200字集合3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培民读后感200字集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郑培民读后感200字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回家急匆匆拿了几件换洗衣服就出门了,又仿佛是过了很久,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父亲突然回家,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明显地黑了、瘦了,还带回一盏带把的油灯。后来才知道,父亲是大队干部,也是共产党员,那是到小煤窑做工躲避“武斗”去了。在幼小的心里,“武斗”、“干部”、“共产党员”等孤立词语有了印记。
1970年秋天,在父亲的哄劝、硬拽下,我被塞进了学堂。当时的所谓学校,其实就一间教室加一间老师用的偏房。教室四周是木柱头加木板墙,一缕缕阳光从屋顶上的.瓦缝或砂眼中射到我们的头上、脸上,现在想起来,很像今天的激光射灯照射在舞台上。同一间教室里,坐着两个班,一个是高年级,一个是低年级。我们先是早读,然后曾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之后我们写字,曾老师给高年纪上算术课。就这样,我们在教室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忽然狂风大作,整个教室不停地摇晃起来,屋顶吱吱嘎嘎地响,老师连忙高喊:“快,快出去!”后来,这样的情景,我们经常遇到。当时父亲和几位大队干部很着急。我们几十号师生勉强支撑到期末,大队决定重建小学校,并由父亲负责。父亲很卖力,白天跑材料、募集资金,晚上在工地照看材料,吃住都在工地。有两次我去工地玩耍,看见父亲只喝着清澈照人的玉米粥,没有哪怕就是丁点咸菜的任何下饭菜,更没有馒头等主食。还记得有好几次,父亲带人到我家抬走了几根我当时双手抱不过的大木料,后来听说是捐给学校做了课桌和板凳。秋天到了,我们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重返学校,一座一楼一底,有六间大教室的砖木结构教学楼展现在我们眼前。楼顶上飘扬着国旗,大队干部和周围的社员们脸上洋溢着欢笑,父亲笑呵呵的,不停地指指点点,说着什么。脸黑黑的,瘦成了一张皮。一拨又一拨的孩子在那里读书、从那里走向中学、走向社会。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所就读的小学还是我毕业时的那个样子。
有时社员之间、家庭内部闹纠纷或者矛盾,父亲总是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化解不和。为此,父亲常常是很晚才回家。后来听说他有一个“官衔”,叫作“人民调解员”。
父亲凡是一有空闲,就去整修山区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经常是摸黑还在干。后来,村上为了修进村的公路,要求村民投工投钱。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并且多病痛折磨,村里对老人采取豁免办法,但父亲坚决不干,坚持出工、出钱。
父亲因为意外事故残废了,但他还常常忍受痛苦去很远的村委会参加党员活动,为此还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
父亲苍老了,岁月风霜的印记深深地烙在他的额头和脸上,但他豁达开朗的为人性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近似严酷的家教方式、吃苦耐劳的人格品质、默默奉献的为民精神,至今犹存,永远不老!
【篇二】郑培民读后感200字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党同志向郑培民同志学习。郑培民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心系人民群众,以其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郑培民,我把我的思想向组织汇报。 “学英雄见行动”。学习郑培民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人民的公仆,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对税务工作者来说,要为国家聚好财,千方百计组织好税收收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强大的财力保证。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保持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和财力支持。学习郑培民同志,要表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目标上。这个大目标,对税务干部来说,就是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十分重视和关心,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帮助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使老工业基地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党的十六大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此,作为一名为国聚财的税务干部,我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认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增强落实好为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税收政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改进工作作风。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彻底摆正公仆的位置,以优良的服务赢得纳税人的信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税务工作者,我想,学习郑培民,就要心里装着人民,努力过好“三关”。 首先,心里装着人民,过好权力关。心里装着人民,就能正确对待权力,不会用权力谋取私利。税务部门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有关税收事项的事实认定、适用法规以及行政处罚,有不同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如果税务干部心里装着人民,就不会受个人利益的驱使,不会受各种社会关系的左右,而是公平合理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其次,心里装着人民,过好纪律关。郑培民同志服从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困难去贫困地区工作。他服从机关财务纪律,回家探亲从不坐公车,自己还承担差旅费。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心里装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与遵守纪律有着深刻必然的内在统一性,纪律是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人,就会模范遵守纪律;心里装着人民,甘做公仆,就不会视自己为“高贵”和“特殊”,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 第三,心里装着人民,过好利益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党员干部都面临严峻的考验。郑培民同志并不是没有机会得到个人利益,而是因为他一心想着人民,所以他才不谋取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能不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过好“利益关”,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绝大多数同志在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忠于职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同是这块天,同是这块地,同样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许多人能够廉洁从政,一生一世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晚节;而极少数却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流下了黄昏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过好“利益关”。 我是国家公务人员,从事的是税收工作,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归纳起来就是要过好上述三关,在这三个考验面前,要善于把握自己,见权不争,不为名利所惑;见钱不贪,不为金钱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篇三】郑培民读后感200字
2003年3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宣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了重要批示,对郑培民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我们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按照中央、市委和市局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中来。并紧密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把学习郑培民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落实到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通过抓学习促进工作,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与时俱进创新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审计事业中去,为推进x快速崛起和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一、学习郑培民牢记宗旨、永做公仆的高尚情怀
郑培民同志是领导干部,是官,但他“做官先做人”,将“永做人民公仆”作为自己的郑重誓言,并按照这句誓言忠诚实践党的宗旨,永葆人民公仆本色,为我们树立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
1.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清醒地看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办事,而不能用做他途。如果这个问题认识不清,角色就会发生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无从谈起。郑培民同志不论担任市、州领导还是省级领导,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把人民当作父母,视百姓情同手足,与普通群众保持平等关系,被老百姓称为“好朋友”、“好兄长”、“为民书记”。这与一些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老板”、“父母官”自居,甚至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一定要像郑培民那样,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人地位相统一,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坚持改革发展的速度与人民承受的程度相统一,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放在为民办事的位置上,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甘心情愿、老老实实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
2.要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感情,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俗话说,情通则理达。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深厚感情,才能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郑培民同志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与群众的联系越来越紧,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深,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做群众的贴心人。在他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孤寡老人朋友,朋友有困难,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也正是与群众的这种深厚感情,才使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我们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就必须像郑培民那样,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要像他那样在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以大局为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自觉地为民尽职、为党分忧、为社会出力。
二、学习郑培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
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所有共产党人必须长期保持的政治本色。郑培民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志存高远,决心要“艰苦学习,有所作为”,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是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在思想上,他刻苦磨练意志,经常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警示自己;在工作上,他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的拚搏精神;在生活上,他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华,严格要求自己,刻意保持低调;特别在面对抗洪抢险的巨大压力时,他义无返顾,挺身而出,显示出中流砥柱的英雄本色。我们一定要以郑培民同志为榜样,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途上做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表率。
1.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刻以发展的重任警醒自己、以组织的重托激励自己、以富民的重责鞭策自己,把岗位作为服务人民的阵地,恪尽职守,尽心尽力。郑培民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把奋发有为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把艰苦创业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带领群众干一地、兴一地,管一行、兴一行,有力地推进了事业发展。我们要像郑培民那样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始终保持苦干实干的热情,努力做到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有为,大有作为。
2.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郑培民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树好了示范,他工作之余也曾想体验一下吃夜宵,但听说饭店门外摆摊的下岗职工生活很艰辛时,便心情沉重决然而返。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他那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忧民之心。我们一定要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自觉做到真心诚意为人民造福,办符合人民群众要求之事。
3.坚持为民造福。为了多做造福人民的事,郑培民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定不移地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奔小康,取得了为民造福的显著成绩。郑培民的事迹表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光有为民造福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提高为民造福的素质和能力,要会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努力掌握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同时,要努力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从而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不断创造为民造福的新业绩。学习郑培民,实实在在地为民造福,我们就必须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三、学习郑培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律己精神
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实践“三个代表”的表率,就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不忘廉洁,事事处处保持廉洁,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和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郑培民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廉洁从政上始终坚持“警钟长鸣”,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学习郑培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警钟长鸣”。
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贵在见贤思齐,贵在以人律己,贵在见诸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郑培民同志为镜子,对照自己,激励自己,像郑培民那样做人,像郑培民那样为政,像郑培民那样爱民,像郑培民那样律己,做一个发展有实绩、群众信得过的人民公仆。
https://m.ahstyy.net/dhg/227767.html